GYIG OpenIR  > 研究生  > 学位论文
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
谭秋
2006-05-29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授予地点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名称博士
关键词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高原区 斜坡区 峡谷区 小流域 贵州省
摘要喀斯特石漠化是我国喀斯特地区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目前对石漠化发生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调查与状态的描述,因此所提出的是总体的生态恢复治理模式。但石漠化的发生发展在喀斯特地区存在着显著的内部差异性,需缩小石漠化研究的空间范围,考虑石漠化发生的不同背景,发现差异存在的规律性,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到石漠化治理的普遍适用的模式。 本文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从全省到小流域的不同研究尺度下,以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为思路,深入分析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石漠化景观的生态分异规律,并以此提出喀斯特地区小流域生态治理的不同对策。 在研究中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1)贵州省景观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分异,整体景观退化,其中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退化更严重,黔东区和黔北区生态环境最好;类型上以林地退化差异较大、草地退化较一致。全省景观在时间上体现出波动特征,类型间转换关系复杂,景观具有不稳定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下降,生态退化在局部地区加重。 (2)连续性碳酸盐岩地区一致性表现为以灌木林地为优势景观、林地和草地以次生景观为主,景观中大多数为偏小斑块,斑块形状趋于规则,人为干扰大的景观中斑块的破碎化更加明显。与连续性白云岩相比,连续性石灰岩地区空间异质性强、分割破碎、稳定性差、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抗干扰能力弱 ,退化更严重、更易发生逆向演替。 (3)连续性碳酸盐岩地区中灌木林地也是最不稳定的类型,并同时存在正向和逆向的双向演替。此外,连续性白云岩地区的中覆盖度荒草地、连续性石灰岩地区的疏林地为易受干扰景观。连续性石灰岩地区的景观变化率高于连续性白云岩地区,变化幅度较大,变化类型集中。 (4)连续性白云岩小流域中石漠化形成的人为作用明显,带有低坡度特征。斜坡区石漠化景观发生频率高且强度大,处于不稳定状态;峡谷区石漠化面积虽大但不严重;高原区景观稳定,生态环境最优。连续性石灰岩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对地貌区带变化敏感,随着高原区到峡谷区的过渡,石漠化发生愈频繁兼强度加大,但主要驱动力的人为因素逐渐减少、自然营力作用逐步加强。 (5)通过研究区域间在相同岩性和地貌条件下的坡向和石漠化的对比,可以认为坡向对石漠化的发生并无直接影响。 (6)在高程因子的作用下,连续性碳酸盐岩地区的石漠化发生既有差异性又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连续性白云岩的峡谷区中随着高程的增加,石漠化发生面积愈大。连续性石灰岩小流域的较高海拔上高原区和峡谷区的强度石漠化较易发生,且石漠化现象较普遍。其它的情况下,强度石漠化在偏低海拔上较易发生;在流域中部的海拔范围内石漠化的发生总体上以轻度、中度石漠化为主。 (7)在石漠化小流域恢复中提出了以空间地域分异为指导的分级治理原则。首先以岩性作为分级指标,连续性石灰岩优先于连续性白云岩地区。石灰岩地区中以高原区为生态恢复的首选,其次是峡谷区。白云岩的斜坡区是治理重点,高原区随后。
页数144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3154
专题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谭秋. 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 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10001_20031800650042(6308KB) 暂不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谭秋]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谭秋]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谭秋]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