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研究生  > 学位论文
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沉积物的古环境记录
罗荣琴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李世杰
201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授予地点北京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地球化学
关键词湖泊沉积岩芯 有机碳(Toc) 有机碳同位素σ13c 古气候古环境变化 兹格塘错 错那
其他摘要

青藏高原是全球地球科学界瞩目的焦点,青藏高原隆升及其对于全球物质、能量输移与平衡,大气环流格局及亚洲季风形成与演化的驱动作用,是当前该领域前沿的研究热点。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升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青藏高原湖区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大部分地区保持原始的自然状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壳结构和自然环境以及特有生物区系组成是研究高原内部气候演化历史以及分析区域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异同点的理想地点,本项研究以青藏高原中部安多地区的兹格塘错及错那流域地区湖泊岩芯为材料,青藏高原中部安多地区的兹格塘错及错那流域湖内无明显的冰川分布,湖泊补给主要依靠降水,是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的理想场所。青藏高原地形较为复杂,众多指标所反映的区域气候信号差,青藏高原中部安多地区的兹格塘错及错那流域内开展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我国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历史,而且对全球变化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开展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含量(TOC)及有机碳同位素值σ13C、C/N比值、粒度值、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析来推断湖泊系统中沉积过程及其气候环境指示意义。通过对兹格塘错及错那流域的沉积物进行有机碳(TOC)及有机碳同位素值(σ13C)C/N比值的测试分析,结合沉积物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等多环境指标的分析,重建了青藏高原中部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序列,并将本区气候变化与其它地质记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如下: (1)通过对兹格塘错及错那沉积岩芯沉积物进行有机碳(TOC)及有机碳同位素(σ13C)、C/N比值的测试分析,结合沉积物粒度、元素地球化学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揭示了晚冰期~全新世之间13753cal yr B.P~10197 cal yr B.P(733cm~649cm) 气候呈现冷湿的气候特征;全新世早期10197Cal yr BP~5819cal yr B.P (649cm—503cm) 气候相对较为干旱,但波动较大;全新世中期5819Cal yr B.P~2736Cal yr B.P(503cm~201cm),气候较为湿润,湖泊水位上涨,有效湿度增加。全新世晚期2700 Cal yr B.P~0 Cal yr B.P (79cm—0cm)干湿交替,偏干。 (2)与其邻近的冰川融水补给湖泊(如:色林错、帕鲁错及纳木错)记录相比较,全新世早期,色林错、帕鲁错及纳木错记录均指示气候较为暖湿,湖泊水位较高,兹格塘错及错那的沉积记录却揭示相对较为干旱的气候特征。这可能由于在全新世早期气候变暖的使色林错、帕鲁错及纳木错地区有大量冰川融水注入湖泊,而兹格塘错及错那流域因缺乏冰川融水补给,太阳辐射引起的强烈蒸发超过西南季风所带来的降水,使得该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有效湿度减少,湖水更加富集。全新世中期,兹格塘错及错那记录显示气候较为湿润,有效湿度明显增加,与西风控制区(如:博斯腾湖及巴里坤湖)的气候特征极为相似。其水汽来源可能受到太阳辐射、西风环流、大陆冰盖的消融、季风效应、局地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兹格塘错及错那流域在晚全新世阶段的气候呈现干旱化的趋势,这与纳木错、色林错等记录具有可比性。这主要因为随着太阳活动的减弱,季风强度明显减弱,输送的水汽显著降低,导致区域气候较为干燥,有效湿度明显减少。

学科领域环境地球化学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352002/7603
专题研究生_研究生_学位论文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罗荣琴. 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沉积物的古环境记录[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青藏高原典型湖泊沉积物的古环境记录.pd(3132KB)学位论文 暂不开放CC BY-NC-SA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荣琴]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荣琴]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罗荣琴]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