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种植模式对喀斯特山地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组分及迁移的影响
杨成;  孟凡非;  彭艳;  崔丽芳;  刘涛泽;  罗绪强
2019
发表期刊生态学杂志
期号10页码:3033-3041
摘要

以贵州喀斯特山地6种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土壤为对象,研究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组分及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土壤可溶性无机氮(SIN)、可溶性有机氮(SON)和可溶性总氮(TSN)含量分别为3.75~95.15、21.17~155.91和28.76~188.95 m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26.49、59.76和86.25 mg·kg-1;不同种植模式中SIN含量表现为葱-姜轮作>葱-玉米轮作>葱-水淹休耕>葱-葱连作>葱-休耕>葱-水稻轮作,SON含量表现为葱-葱连作>葱-姜轮作>葱-玉米轮作>葱-水淹休耕>葱-休耕>葱-水稻轮作,TSN含量表现为葱-姜轮作>葱-葱连作>葱-玉米轮作>葱-水淹休耕>葱-休耕>葱-水稻轮作;土壤SON/TSN的比例占60%以上,最高可达82.4%,为农田土壤可溶性氮的主要组分; 6种不同种植模式农田土壤SIN和SON含量在0~60 cm土层中,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增加而下降;种植模式对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和组分有着显著影响,SON为农田土壤氮流失的主要形态,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氮 种植模式 土壤 喀斯特地区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0830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成;孟凡非;彭艳;崔丽芳;刘涛泽;罗绪强. 种植模式对喀斯特山地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组分及迁移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9(10):3033-3041.
APA 杨成;孟凡非;彭艳;崔丽芳;刘涛泽;罗绪强.(2019).种植模式对喀斯特山地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组分及迁移的影响.生态学杂志(10),3033-3041.
MLA 杨成;孟凡非;彭艳;崔丽芳;刘涛泽;罗绪强."种植模式对喀斯特山地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组分及迁移的影响".生态学杂志 .10(2019):3033-304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种植模式对喀斯特山地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458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成;孟凡非;彭艳;崔丽芳;刘涛泽;罗绪强]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成;孟凡非;彭艳;崔丽芳;刘涛泽;罗绪强]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成;孟凡非;彭艳;崔丽芳;刘涛泽;罗绪强]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种植模式对喀斯特山地农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组分及迁移的影响.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