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黔中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张忠华; 胡刚; 刘立斌; 程安云; 胡聪; 吴洋洋; 倪健
2022
发表期刊生态学报
卷号42期号:2页码:742-754
摘要

多年来强烈的人为干扰导致我国西南喀斯特原生森林丧失殆尽并呈现植被灌丛化,甚至石漠化现象。贵州普定县残存的片段化喀斯特次生林是黔中地区北亚热带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可作为监测该区域植被结构和动态的样本。在普定县天龙山建立2 hm2(200 m×100 m)森林固定样地,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每木调查,分析了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有木本植物独立个体14,025株,隶属于34科55属66种。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科依次是壳斗科、胡桃科和樟科。在区系成分上,温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52.7%,而热带区系成分占40.0%,温带成分多于热带成分。稀有种有21种,占总种数的31.82%。重要值≥1的物种共有13种,贡献了88.81%的重要值,重要值排名前三的物种分别是窄叶石栎(Lithocarpus confinis)、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和云南鼠刺(Itea yunnanensis)。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平均胸径仅为5.12 cm,整体径级分布呈倒"J",表明群落更新良好。部分优势种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明显的聚集性,这可能与喀斯特生境的高度异质性有关。对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开展长期监测研究,将有助于掌握亚热带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群落构建的机制。 

关键词喀斯特 次生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黔中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7141828
引用统计
被引频次:5[CSCD]   [CSCD记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13420
专题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5.
5.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忠华,胡刚,刘立斌,等. 黔中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J]. 生态学报,2022,42(2):742-754.
APA 张忠华.,胡刚.,刘立斌.,程安云.,胡聪.,...&倪健.(2022).黔中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生态学报,42(2),742-754.
MLA 张忠华,et al."黔中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生态学报 42.2(2022):742-75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黔中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1294KB)期刊论文作者接受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忠华]的文章
[胡刚]的文章
[刘立斌]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忠华]的文章
[胡刚]的文章
[刘立斌]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忠华]的文章
[胡刚]的文章
[刘立斌]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黔中北亚热带喀斯特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pdf
格式: Adobe PDF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