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研究生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岩溶作用碳汇能力研究
赵敏
学位类型博士
201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土地利用 水化学变化 碳同位素 碳汇
摘要

本研究选取湿亚热带岩溶动力系统中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荔波的板寨地下河流域和普定的陈旗、灯盏河泉域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点岩溶水系统排泄区岩溶水进行了两个水文年的自动监测和采样,对主要的水文和水化学特征、DIC同位素(δ13CDIC)组成、氧同位素(δ18O)以及碳汇大小进行了定量分析,深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条件对岩溶地下水碳循环的影响,获得以下几点重要的认识:1、岩溶水系统中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分布格局对岩溶水化学指标((CO2分压、HCO3-、pH值与方解石饱和指数))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说明土壤环境中存在的CO2是岩溶水对碳酸盐岩具有侵蚀性的主要原因,也是岩溶水HCO3-离子的重要来源。2、比较陈旗和灯盏河泉域两个观测点暴雨效应变化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于泉水pH和Pco2的升降有着较大的影响。3、不同土地利用条件导致其下岩溶水体的DIC浓度发生变化,板寨和灯盏河地下水DIC的含量雨季明显低于旱季,陈旗相反,旱季DIC含量低于雨季。结合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组成(δ13CDIC)的特征值发现,夏季由于生物量的增加,δ13CDIC值较冬季偏轻。而对于不同土地利用而言,石漠化影响下的地下水的δ13CDIC较原始森林下的地下水偏重,且随着石漠化的发展,土壤的进一步流失,地下水δ13CDIC进一步偏重,反映了石漠化后生物量比例减少和大气成因CO2比例增加对地下水δ13CDIC升高的影响。δ13CDIC较低及δ13CDIC值与DIC呈负相关关系,则可能反映土质为主石漠化条件,如陈旗泉域,而δ13CDIC较高及δ13CDIC值与DIC呈正相关关系,则可能指示石质为主石漠化条件,如灯盏河泉域。可见,δ13CDIC值可用于岩溶石漠化过程的示踪。4、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岩溶作用碳汇能力差异极为显著。平均碳汇能力为陈旗>灯盏河>板寨。可见,虽然板寨为原始森林环境,但是其为裸岩环境,土层较薄且分布不连续,生物活动所产生的CO2易扩散到大气中,导致其碳汇能力降低;而陈旗与灯盏河虽为岩溶石漠化地区,但其旱地和水田大量分布,生物作用产生的CO2易保存于土下,积极参与岩溶作用,故碳汇能力较强,说明土壤在岩溶作用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认识为我们理解和评价不同土地利用对岩溶作用碳汇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下一步实施土地利用调控岩溶作用碳汇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7948
专题研究生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敏.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岩溶作用碳汇能力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岩溶作用碳汇能力研究(4276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敏]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敏]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赵敏]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岩溶作用碳汇能力研究.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