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 研究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其他题名The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Nutrients of Shallow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se River, China
李军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刘丛强 ; 王仕禄
20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太湖 营养盐 磷形态 藻类 限制因子 原子比值 碳同位素 生物硅 聚磷酸盐
摘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导致的湖泊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湖泊富营养化是最为普遍,也是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沉积物的内源释放是影响湖泊水体营养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浅水湖泊的内源释放机制还是不甚清楚。为了有效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就必须全面了解生源要素在浅水湖泊中的循环机制,以及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过程中生源要素的演化规律,为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浅水湖泊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富营养化湖泊分布的主要地区。本论文工作以太湖、巢湖、龙感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氮、磷、硅等生源要素化学形态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浅水湖泊水体营养盐的循环机制和沉积物内源营养盐的释放机制以及藻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有机碳同位素、生物硅、聚磷酸盐等沉积记录的研究,初步揭示了太湖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聚磷酸盐在其中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各个湖泊水体总磷(TP)的含量以太湖最高,巢湖次之,龙感湖最低,与湖泊的营养程度紧密相关。随着季节的变化,水体磷形态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冬季溶解有机磷(DOP)较夏季高出许多,而夏季溶解反应磷(SRP)也较冬季高出许多,这可能与夏季藻类旺盛的新陈代谢作用所导致的磷释放和磷转化有关。另外,通过研究发现,冬季各个湖泊浮游植物营养盐限制因子为P,夏季太湖和巢湖却有部分样点落入Si限制的范围,这与太湖营养盐结构和浮游植物种群结构演化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2. 夏季太湖北部藻类的密度较大,最大可达8.53 × 108L-1,主要由蓝藻、绿藻、硅藻、甲藻、裸藻和隐藻等组成,以微囊藻为优势种,并且含有较多指示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的藻类种属,各种指标显示水体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属中营养-富营养化范畴,空间分布趋势与藻类分布类似。

3. 与其它湖泊相比,浅水湖泊的水动力条件较强,悬浮物不易沉降,悬浮有机质的降解较高(98%)。藻类是藻型湖泊悬浮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藻类的降解释放对湖泊水体营养盐的反复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4. 通过有机C/N原子比值研究发现,各个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湖泊自生有机物源,受陆生有机物源影响较小。另外,各个湖泊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TOC)与总氮(TN)、TP、无机磷(Pin)、有机磷(Porg)之间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各个湖泊沉积物中的NP基本上都是来自与湖泊沉积相伴随的生物沉积。

5. 各个湖泊表层沉积物TP的含量以太湖最高,龙感湖次之,巢湖最低,与湖泊的生态类型紧密相关。另外,各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TP与其组成PinPorg总体之间也呈良好的相关关系,说明各个湖泊的营养程度和生态类型虽然不同,但是各个湖泊沉积物中的TP及其组成之间具有相似的组成比例。

6. 根据SEDEX法对沉积物磷形态的分类,太湖沉积物以铁结合态磷(PFe)的含量最高。PFe既是Pin的主要组成部分(75 - 88%),同时也是TP的主要组成部分(53 - 75%)。PFeTPPin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 = 0.998, 0.993, n = 40, P < 0.01),变化趋势与TPPin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7. 太湖沉积物孔隙水的扩散释放对上覆水体营养盐循环的贡献率较小,甚至某些区域在特定季节表现为移除率。虽然其中Fe/P的原子比值都大于2,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只是沉积物中铁的一小部分(10 - 28%),沉积物中的铁更多的是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并且对磷的吸收/吸附可能已趋平衡。沉积物中硫酸盐的还原以及硫化物的形成,可能是沉积物中磷释放的主要机制。

8. 五里湖沉积物TPTOCTN的变化,反映了人为活动所导致的营养盐磷的输入和积累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化过程。另外,沉积有机δ13C不仅记录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和初级生产力的演化过程,而且与有机C/N原子比值一起反映了湖泊优势水生植物群落由高等水草向低等藻类逐渐演化的演替过程。

9. 太湖沉积物生物硅(BSi)的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0.4 - 2.8 mg/g。通过沉积剖面BSi含量及BSi/TPBSi/NAlP(非磷灰石无机磷)和TOC/BSi原子比值的研究,结合水体溶解营养盐限制因子的季节性变化和藻类种属生物量及结构的演化情况发现,太湖藻类营养盐限制因子的硅限制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10. 在太湖沉积物中检测到了聚磷酸盐(Poly-P)的存在,含量变化范围为0.004 - 0.065 mg/g。同时,NAlP也是太湖沉积物T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TP平均组成的22%。因此,在水体藻类生物量较大和NAlP为沉积物TP重要组成部分的磷限制型湖泊中,Poly-P既是沉积物磷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Poly-P也是一个反映由人为磷输入增大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的敏感指标。

页数128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gyig.ac.cn/handle/42920512-1/9264
专题研究生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军.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200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2598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军]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军]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军]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