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IG Open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13条,第1-10条 帮助

限定条件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右江盆地酸性脉岩继承锆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 2016, 期号: 11, 页码: 3269-3280
作者:  朱经经;  钟宏;  谢桂青;  赵成海;  胥磊落;  陆刚
Adobe PDF(262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361/1  |  提交时间:2017/11/23
右江盆地  卡林型金矿  继承锆石  锆石u-pb定年  
黔西南泥堡金矿围岩与矿石的对比及其成矿机制研究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 2016, 期号: 11, 页码: 3343-3359
作者:  韦东田;  夏勇;  谭亲平;  谢卓君;  闫俊;  郭海燕;  刘建中
Adobe PDF(723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12/2  |  提交时间:2017/11/23
卡林型金矿  蚀变矿物  成矿机制  泥堡  贵州  
滇东南安那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 2016, 期号: 11, 页码: 3321-3330
作者:  董文斗;  沈能平;  苏文超;  蔡佳丽
Adobe PDF(343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86/1  |  提交时间:2017/11/23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金矿床  滇东南  
贵州泥堡卡林型金矿床的黄铁矿标型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 期刊论文
矿物学报, 2016, 期号: 4, 页码: 563-570
作者:  盛响元;  朱笑青;  李晓霞;  黄艳
Adobe PDF(231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89/0  |  提交时间:2017/11/23
黄铁矿  标型特征  物质来源  泥堡  黔西南  
云南富乐铅锌矿床碳酸盐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 2016, 期号: 11, 页码: 3418-3430
作者:  梁峰;  毕献武;  冯彩霞;  唐永永;  韦东晓;  戴智慧
Adobe PDF(353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32/10  |  提交时间:2017/11/23
阴极发光  La-icpms微量元素  热液白云石  方解石  富乐铅锌矿床  
四川会理天宝山矿床深部新发现铜矿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探讨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 2016, 期号: 11, 页码: 3407-3417
作者:  孙海瑞;  周家喜;  黄智龙;  樊海峰;  叶霖;  罗开;  高建国
Adobe PDF(263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45/3  |  提交时间:2017/11/24
矿物学  S和pb同位素  铜矿成因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  天宝山铜铅锌矿床  
滇东南老乌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制约 期刊论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 期号: 3, 页码: 540-551
作者:  段建兵;  符亚洲;  肖加飞;  张正伟
Adobe PDF(471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17/2  |  提交时间:2017/11/24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老乌锰矿  滇东南  
湘中地区龙山金锑矿床酸性岩脉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 2016, 期号: 11, 页码: 3469-3488
作者:  陈佑纬;  毕献武;  付山岭;  董少花
Adobe PDF(636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244/8  |  提交时间:2017/11/23
龙山金锑矿床  酸性岩脉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湘中地区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月表铁镁质矿物定量反演:以嫦娥三号着陆区为例 期刊论文
岩石学报, 2016, 期号: 1, 页码: 43-52
作者:  孙灵芝;   凌宗成;   张江;   李勃;   郭弟均
Adobe PDF(334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52/0  |  提交时间:2019/12/03
嫦娥三号  月球矿物  月球矿物绘图仪(M~3)  Hapke辐射传输模型  修正高斯模型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自然铋和自然银矿物学特征研究 期刊论文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期号: 3, 页码: 1-7
作者:  王金良;   刘玉平;   廖震;   苏航
Adobe PDF(276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49/0  |  提交时间:2019/12/02
都龙锡锌多金属超大型矿床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产出于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外接触带,矿石矿物以铁闪锌矿、锡石、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矿物为主。自然铋和自然银为该矿床新发现的2种自然元素矿物,利用光学显微镜,通过电子探针背散射分析、面扫描分析和能谱分析,借助激光拉曼光谱,对它们的矿物学特征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自然铋和自然银纯度较高,原子百分比均大于90%,多呈不规则状微细粒,与黄铜矿、方铅矿等共生,赋存于硫化物矿物内部或之间的微细孔隙,形成晚于黄铜矿和方铅矿。在此基础上,认为该矿床存在多阶段矿化,自然铋和自然银形成于岩浆热液晚期阶段的中低温、贫硫环境,并指示夕卡岩型锌锡矿化外围具有找寻银铋矿的潜力。